查看原文
其他

2017,沃土中心协力农场第一站——田间学校“元江小分队“成立了!

2017-03-03 彭月丽 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

田间学校



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参加学习的学员均为农民,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农业技术员担任辅导员,在作物全生育期的田间地头开展培训。

注:农民田间学校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和倡导的农民培训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强调以农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作用。农民田间学校最早于1989年在印尼开办,于20世纪90年代初扩展到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后扩展到非洲、美洲、东欧等地区。


泰国米之神中心的经验

笔者前不久在泰国米之神中心做技术探访,发现米之神中心在自然农法推广上采取很重要的一种媒介就是田间学校。


一般田间学校的由米之神中心早期的学员在自己的农场开展,周边从事自然农法或者有意向从事自然农法的新农民会定期来田间学校参加活动。大家一起探讨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一起制作自然农药,一起培养微生物。田间学校起了很好地技术交流与推广的功能,有些田间学校还发挥了生产协力的功能,比如大家共用机械、堆肥场地等。


反观我们国内的各类生态农场,一般相对分布较散,大多是相距较远的理念相似的新农夫在网络上的交流或者通过各类培训交流会交流,尚未形成区域范围内稳定的、持续地技术交流与分享的氛围,不利于技术的积累与传播。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第一批生态农业的“勇士”们的深耕,逐渐在本地有了影响,引来不少同行或者意向从业者的兴趣。我们认为,当前一些地区已经具备做这样的田间学校的条件。


2017年,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在协力农场可持续农业技术提升上,将集中精力协力5-6个农场做技术积累,希望为同行提供参考。在协力农场的同时,我们也将会尝试引入田间学校模式,培训内容涉及生态农业的基础理论、田间观察和常用农用资材制作(如堆肥、土著微生物培养、自然农药等)。

云南玉溪元江县的生态农民们

 

云南玉溪元江县就有一个这样的地方,这里天然的生态环境优势,形成了一个稳定地果树栽培区域,吸引年轻人来落脚,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农耕氛围。


最初,是一位叫张扬的返乡青年,2014年,来到这里从事生态柠檬种植,逐渐地周边的农户开始认识生态农业。去年8月,本地返乡青年李程夫妇也加入到生态种植的行列中来。还有几位外地的青年人在本地从事水果的电商,也对生态种植产生浓厚的兴趣。


于是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小氛围,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聊聊生态农业,聊聊果园里的那些事儿。

 


中心协力农场

2017年2月17日,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同事来到云南玉溪元江县张扬和李程两位返乡青年的农场,开启今年的农场协力计划。看到这里年轻人对于生态农业的热情,也就把这次探访做成了公开的,尝试下田间学校的模式。


接下来的三天半里,根据大家的需求,我们开展了三次理论课、一次实践课(制作土著微生物),还有到生态农场和原始森林的现场探访。


一、理论篇

根据当前大家的情况,此次跟大家做了一次基础的理论培训。三次课程主要包括:可持续农业的基础与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的思路与简易自然农药制作办法、堆肥与土著微生物培养与应用。


我们来做个小回顾吧~

农业的本质就是人与土地的关系。可持续农业的本质就是人们把从土壤中获取的东西再还回去,也就是我们传统农业中的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说法。


健康的土壤是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有机质丰富的土壤自然会形成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土壤,它会越来越肥沃,因此是有生命力的土壤。

好的土壤结构是有丰富地团粒化结构的土壤,理想的土壤固液气三相比为50:25:25。

土壤改良的顺序首先是物理性,其次是生物性,最后是化学性。

我们还为农场配置了环刀,我们可以更细致地了解我们的土壤的物理结构。


关于生态农业中的土壤改良材料,我们要尽可能地开发本地有机物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改良效果。



病虫害的防治是比较考验新农夫观察力的一个环节,取决于我们对于这块的土地上的所有生物的了解。留心观察,积累经验,逐渐让田间的生物链保持多样而平衡。



二、生态果园探访

每天有半天时间在田间观察,观察农场的各种植物、昆虫与微生物们。


果园里遍布各种草,尤其是藿香蓟,它是红蜘蛛的天敌——捕食螨的栖息植物。(据说这里很少发生红蜘蛛成灾的情况,估计这也是原因之一)


农场主还种上了豆科绿肥——苕子草。苕子草初花期鲜草含氮0.6%、磷0.1%、钾0.4%。根系和根瘤能给土壤遗留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素肥料,改土肥田,培肥地力。

观察下被铁壁虱危害的柠檬树,铁壁虱吸食幼叶、果实的汁液,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和果实的口感。







茂盛的根系也是土壤结构良好的表现。

返乡青年李程是一位嫁接高手呢!现场学习下嫁接技术吧~



然后吃几颗晶莹剔透的生态青枣吧,那叫一个甜呀,停不下来了……


在农场的开放式厨房,农场主李程为我们做了一顿美餐,几乎全部食材均来自农场~



三、原始森林探访

随着人们近些年来集约化的耕作,农田生态系统逐渐失衡,生物多样性下降。为了采集丰富的有益微生物种源,我们来到本地还未被人类开垦过的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

森林植被的多样性超乎我们的想象,各种高、中、矮的乔木、灌木与草本植被诠释着对土壤、空间、光照等宝贵的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


没有人施肥、没有人管理,却能维持如此繁荣、稳定的运行,这不由得启发我们去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自然地规律,让农业回归自然的状态。


森林里疏松的散发着香味的土壤,踩上一脚,竟然能形成一个20公分的穴!


捧一把在手里,好想吃一大口~



每登高一步,就能把更多的元素收入眼帘,之前还在纠结的山洼已经看不到了,之前的山峰也已经被踩在脚下,回头想想,真是有什么好纠结的呢?  不由得心境也开阔了。


自然界每一个元素都不是一个孤岛,它们是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我们要时常跳出事物的局限,以一个更高的视角,去看到它和更多的元素之间的互动与关联。


四、实践课——土著微生物培养

从原始森林带回来腐殖土(腐殖土选择森林中未受人为影响的腐殖土,比如植被丰富、有落叶覆盖的大树旁)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来源,开始培养扩繁。


第一步,准备材料:腐殖土:干树叶(各种):米糠=1:5:1(重量比);5%的红糖水适量。

第二步,将材料混匀,加红糖水,揉搓,让水浸入材料,并使大的树叶破碎。

至材料含水量40%-50%之间。(手握紧略有水渗出,不会滴下,松开成团)


第三步,将材料放入通气、遮光、保湿的材料中保存(或用帆布覆盖),注意材料装入高度不超过20厘米。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注意避雨)一个周,放置物料直到其干燥,最终得到团状的混合物。

 

备注:本图由迪查老师提供

发酵好的材料(上图中右下角图为发酵好的状态)可以直接进行液体发酵再次扩繁。(泰国米之神中心老师说他们把制作好固体培养物分成三份,一份用于液体培养马上使用,一份埋在农场附近的小树林,一份挂在阴凉通风处风干保存备用)

备注:本图由迪查老师提供

液体培养办法:

首先,准备带盖容器,配置5%的红糖水,比如,5斤红糖加入100斤水中搅拌融化;

其次,加一把固体培养物(揉碎);

第三,搅拌均匀。

第四,静置培养两天,每天搅拌一次。

发酵好的液体培养物,如上图右下角图,有一层微生物膜。这样就可以用上清液喷洒了。


液体培养物用途:促进有机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增加田间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田间作物抗病性。可以用于促进秸秆分解还田和堆肥发酵。


培养好的液体微生物培养液可以尽快喷洒(用不完也可以留作下次激活再用,尽量现配现用),喷洒时间傍晚较好。


喷洒方法参考:泰国米之神中心水稻田会在水稻秸秆打碎还田后,喷洒量每亩约喷洒4斤液体培养液(根据喷洒均匀的需水量稀释)。

结语

此次农场活动是一场愉快而有意义的活动,大家都觉得有所收获,尤其是原始森林的探访活动,让我们思考生态农业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交流与分享中,大家对土壤改良和病虫害防治也有了更深地了解,我们也期待未来朝着田间学校的模式继续走下去。


我们确定了每周有一次沟通时间,讨论当前农田中的问题与下一步的农事计划,期待在生态农业的路上可以群策群力。我们还相约协力做堆肥,一起培养微生物,一起做土农药……


团结就是力量,协力带来共赢!元江小分队加油哦~



往期文章回顾:

百万农民炼成记|财耶蓬案例

第三届返乡青年交流会|KKF生态水稻(精华篇)

中心这一年|2016,谢谢你!2017,欢迎你!



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

 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是一家民办非营利组织,通过参与到农场或农户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中,协力农民技术提升,减少外来投入,从理论到技术范畴,引入可达到自然农业或生态上合理的可持续农耕方法。中心主要为生态小农和返乡青年提供pgs认证、生态农业技术培训、土壤改良和生态种植技术指导、产品规划等方面的服务,并出版《可持续农业》杂志内刊,致力于可持续农业的推广和传播。

目前“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

1. 在地经验整理和本土专家的培养:整理目前国内应用的比较好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同时培养返乡青年成为本土技术专家。

2.《可持续农业杂志》杂志的出版工作,将整理的可持续农业技术编辑出版,服务于在进行可持续农业实践的小农。


如果您认可我们的的工作,可随缘捐赠。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捐款。)

透过参与式技术发展,发展可持续农业

微信号:wotukechixunongye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